针对今年的水果行情,果农总结了一句话:价格低、难卖。靠天吃饭的果农们几乎个个大喊:“悲哀”!今年又有大批的果农降价贱卖,原因何在? 01 柚子滞销的四个主要因素 今年几乎所有柚子品种行情都陷入低迷,主要有以下原因。 气候影响 集中上市一方面,受气候等因素影响,今年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蜜柚上市时间没有拉开,短时间内出货量大,一定程度上拉低价格。 疫情影响 出口困难另一方面则是疫情造成的销售困难,如今受疫情影响,出口运费上涨,不少本应出口的柚子转向国内市场销售,增加了国内柚子市场的竞争。一个集装箱从中国到荷兰的运费超过1万美元,运输时间需要4周-7周。这让外国进口中国柚子价格攀高,很多进口商选择了放弃。 盲目扩种 供过于求与此同时,近年来频繁波动的柚价,也与一个“必然因素”有关——扩种。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柚子产量自2003年开始快速增长,2018年国内柚子产量已经突破500万吨,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疯狂扩张,产能过剩态势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20年,全国柚子年产量已经达到了522.7万吨,毫不夸张地说,当前国内柚子市场已经走向了供给饱和、产能过剩的局面。 管理水平悬殊 质量良莠不齐高速扩种之下,越来越多新手涌入行业,种植模式与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越来越商业化的社会,朴实的农民也有了商业意识,但往往也是这些不够成熟的商业意识反而害了自己。以次充好、提前采摘等问题导致柚子质量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购买体验受到影响,自然不愿再为其买单。缺乏品牌、品质不稳定的柚子往往难以卖到好价。 02 预防大于“亡羊补牢” 水果滞销、低价的问题在我国长久存在,今年是柚子,去年是柑橘,明年不知道是什么。果农亏损是常态。天灾面前果农是被动的,如果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做好防护措施,还会有问题吗?从传统的“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到依托空间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服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已经想要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万千果农要学会用科技利器赋能根基农业,用科学管理帮助生产种植,有效预防天灾出现之后的系列问题,才有机会更好地照亮中国农业的未来。 03 回归初心 果实是关键 做农业是需要一定情怀的,抱着投机的心理干果业,急功近利,效果往往适得其反。以次充好、为了错峰上市卖高价而提早采摘尚未成熟的果子的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唯有摆正心态,坦然面对行情低迷期,不要听别人传播焦虑,安安心心种好自己的果子。对于广大消费市场而言,好的味道才是最有力的“硬拳头”! 04 消费者记不住 学会打造品牌 太多农业从业者认为品牌形象等于包装设计,这种浅层次的理解,直接造成的结果是:品牌空洞,包装流于形式。你去水果连锁店或者批发市场,花红柳绿的包装应有尽有,可是我们却一个都记不住,为什么? 品牌没有灵魂的注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品牌也是一样。每一个品牌都要有灵魂,魂立则心动。没有灵魂的品牌难以存活于心。 品牌就是要有血、有肉、有灵魂品牌灵魂是基于消费集体意识洞察,是直击消费者的强大心智共鸣和消费动因,是决定品牌现实与未来的竞争原力。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农产品品牌打造,设立了“中国品牌日”,要充分借鉴海外农产品品牌培育经验,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中国特色农产品的全球知名品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了品种创新、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三品一标”结构调整方向。要想在果业领域寻找到机会,创业老板们可以以“小步快跑”的姿态进来,并沉下心虚心学习和经营。通过小范围试验,摸清楚果业各个要素并打通各个渠道、跨界的环节,适时嫁接产业思维,做小、做精、做尖。
疯狂扩张,产能过剩态势明显
03 回归初心 果实是关键
水果展观众召集令
扫一扫二维码
快速登记 预约参观
2021年11月15-17日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水果人自己的水果展